为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与宿迁城市发展深度融合,3月11日上午,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宿迁分院在行政楼二楼会议室召开工作汇报会,校党委书记徐德出席会议并讲话,校党委常委、副校长丁红燕主持会议。
听取汇报后,徐德对分院工作表示肯定。他指出,分院工作须紧扣“地方性、应用型、服务性”定位,一是要聚焦宿迁战略发展需求,明确分院工作的主题,努力找准宿迁运河文化与酒文化、西楚文化、红色文化的结合点,深度挖掘潜在的文化资源,形成“补缺性”“标志性”系列成果。二是要强化有组织科研,加强运河文化研究前瞻性布局,打破学科专业壁垒,组建跨学科科研攻关团队,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方式,积极开展调查研究,提升研究工作精准度。三是要打造特色品牌,科技文化双驱动,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传播媒介,推进宿迁运河生态与文旅业态的数字化场景表达,开发宿迁运河特色文创,创作宿迁运河主题短视频,充分展示运河水、运河景、运河人、运河事、运河情、运河味,开设运河文化通识课程,纳入校本教材体系,推动研究成果向教学资源、育人成果转化,实现“研以致用、赋能育人”新发展。
丁红燕指出,分院工作要对标省社科院考核指标,优化研究队伍结构,锻造高质量硬核成果;要对应宿迁城市发展需求,突出服务地方实践特色,打造“沿着运河看宿迁”品牌,构建文化赋能新范式;要对接研究前沿趋势,抓住机遇,加大创新力度,强化新技术应用,加强对外交流与国际传播。
会上,社科处及各研究中心负责人汇报2025年工作计划。
